1. 尊龙凯时(中国)网站

    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

    病毒性感冒VS细菌性感冒,用药大全
    发布日期:2018-12-03 09:05:44       作者:尊龙凯时制药集团       浏览:55.5万

    感冒又叫上呼吸道感染,是基层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。针对感冒的治疗,基层医生的总体感觉是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”。但是,大家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,抗菌消炎和对症处理。


    实际上,感冒的诊断和治疗是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的。如果大家在基层临床工作过程之中,不去遵循,盲目治疗,不仅浪费医疗资源,同时也造成患者的经济损失和延误病情的后果。所以,对症治疗感冒,至关重要。


    临床上根据患者感染的病原体不同,将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两种。


    其中能够引起感冒的病毒包括:鼻病毒、柯萨奇病毒、腺病毒和流感病毒等;能够引起感冒的细菌包括溶血性链球菌、肺炎链球菌、流感杆菌等。另外,肺炎支原体也是常见引起上感症状的病原体之一。


    640.webp.jpg

    图片来源:站酷海洛PLUS



    01、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的症状


    在所有的感冒中,病毒性感冒占90%以上,患者的主要症状是:发热可有可无、体温可高可低、流清鼻涕、打喷嚏、轻咳、精神尚可、食欲减退、有时伴有呕吐和腹泻。


    细菌性感冒占较少数一部分,常常继发于病毒性感冒之后,或者感冒症状迁延不愈的患者,其主要症状为发烧、尤其是持续高烧不退、流脓鼻涕、咽喉痛、精神萎靡、食欲不振等。


    通常情况下,通过化验血常规,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,提示细菌性感染;而白细胞、中性粒细胞正常或降低,则说明是病毒感染。


    但是,基层医生由于条件所限,加上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的症状特点比较相似,区分起来比较模糊,大家大多采用经验治疗,往往延误病情。



    02、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的鉴别


    1、群发性和散发性


    流行性病毒性感冒具有明显的群体发病的特点,短期内有多数人发病,或一家人中有数人发病;而细菌性感冒则以散发性多见,患者身旁少有或没有同时发病的患者;


    2、症状区别


    病毒性感冒一般全身症状重,肌肉酸痛,头痛流清涕,通常情况下鼻腔流涕症状比咽部症状明显,伴或不伴有腹泻或眼结膜充血;


    而细菌性感冒则扁桃体或咽部红肿及疼痛比较明显,多表现为咳嗽、脓稠涕。多由于受凉、淋雨、过度疲劳后,身体抵抗力下降诱发或引起;


    3、看有无脓性分泌物


    单纯病毒性感冒多无脓性分泌物,而脓痰则是细菌性感冒的重要证据;


    4、受累部位不同


    病毒性感冒主要症状在上呼吸道,表现为流泪,喉咙干痒,流清鼻涕,头痛头昏等;


    而细菌性感冒主要影响肺部和支气管,表现为呼吸不畅,咳嗽咳痰,发热头痛;


    5、起病缓急轻重


    病毒性感冒起病急骤,全身中毒症状可轻可重;而细菌性感冒,起病可急可缓,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重。如果患者发热,2-3天后,病情加重,则多为细菌性感染;


    6、观舌象


    一般情况下,舌头颜色深粉红色,多提示病毒性感冒;舌头颜色淡粉红色,则提示细菌性感冒。


    640.webp (1).jpg

    图片来源:站酷海洛PLUS


    03、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的治疗


    病毒性感冒


    由于多数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,所以在感冒初期,嘱咐患者注意休息、多饮水、注意营养、清淡饮食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。


    治疗主要强调以抗病毒为主,药物可选用利巴韦林、阿昔洛韦、更昔洛韦、金刚脘胺等抗病毒的药物。


    ①发热患者可适当应用解热镇痛消炎药,如布洛芬、扑热息痛等,或者选择应用缓解多种感冒症状的复方抗感冒制剂,如复方阿司匹林、双氯灭酚等。


    ②以鼻塞、流涕等症状为主者,可选用含有盐酸伪麻黄碱和扑尔敏的复方抗感冒制剂。


    ③咳嗽不止影响休息者,可服镇咳药;痰液黏稠者可用盐酸氨溴索等化痰药。


    ④中成药可选用抗病毒颗粒、蓝芩口服液、蒲地蓝口服液、连花清瘟胶囊等抗病毒治疗,对于流行性的病毒性感冒,可选择口服奥司他韦、莲花清瘟等。


    细菌性感冒


    细菌性感冒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,可以服用感冒清热颗粒、三九感冒灵配合头孢类药物、磷霉素、左氧氟沙星、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治疗。同时注意休息,避免疲劳,保持心情舒畅,多喝水,饮食宜清淡有营养,注意防寒保暖。


    另外,患者有可能同时感染病毒和细菌,或者一种感染发生后,由于抗病能力下降而继发另一种感染。所以,如果感冒患者迁延不愈,或者症状经积极治疗后没有减轻或者不轻反重者,当去医院检查血常规和药敏,以使治疗更具针对性。





    文章来源:合理用药百科